有时候,娱乐圈的对比戏码真是比正片还精彩。你看,这不,《长安的荔枝》剧版和影版前脚后脚跟观众见面,立马就炸开了锅。一个雷佳音,一个大鹏,同一个李善德,就像把一个西瓜和一根黄瓜放在一起,差得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说真的,要不是这两版“李善德”隔空打擂,谁能想到一个角色,能被演出两种极端的命运。剧版刚上线,弹幕已经快溢出来了,清一色的“雷佳音不行”“出戏”之类,眼看要把雷老师送去体验下什么叫网络暴力。等到大鹏版电影一上映,更直接,网络上都快成“雷佳音批斗大会”了。观众的嘴,比刀还快,真是让人唏嘘。
咱说句实话,这种热闹场面,搁谁身上都得多琢磨琢磨。其实掰开揉碎了看,观众的火气不是没理由。原著里李善德啥样?那就是个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的小吏,精瘦,机灵,眼里写满了“我是社会底层,但我不服”。同僚叫他“猴崽子”,光看这外号,画面感立马就出来了——小个子,骨头硬,眼里有光。
结果剧版一上线,雷佳音一出现,大家全懵了。这身板,这脸盘子,往那一杵,活脱脱一北方大汉。说难听点,像是刚从烧烤摊下来。你让这么魁梧的哥们演个被折磨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官,观众能信就怪了。走五千多里路送荔枝?不是我挑事,这体格,真有点像“撸串比赛冠军”在跑马拉松,没点代入感都对不起观众的智商。
反观大鹏那版,预告片一出来,弹幕直接嗨了。大鹏那黑里透瘦的脸,头发花白,眼神飘着狠劲儿。站那儿不用多说话,观众都觉得他就是那个倒霉蛋,被上司一脚踹出去送死。形象贴不贴合?别说别的,光站那儿呼吸都比雷佳音有说服力。
再说点更接地气的,雷佳音这两年确实有点“烂大街”了。你随便翻个剧,《热辣滚烫》《第二十条》,他都有露脸。老实讲,观众审美疲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这版《长安的荔枝》,剧情拉胯,节奏拖沓,雷佳音的演出再好,观众也难买账。说白了,气不顺,全撒他身上了。
大鹏倒是另一个极端。大家对他印象还停在“屌丝男士”“喜剧咖”那会儿。这回古装一出,直接让人眼前一亮。新鲜感谁不爱?你说,观众能不追着夸吗?
形象只是外壳,真正让观众买账的,还是神韵。李善德不是个只会认命的窝囊废,骨子里有点文人清高,哪怕被生活打得头破血流,还能留点傲气。结果雷佳音演着演着,全成了“窝囊男”的模板。眼神涣散,步伐沉重,浑身写着“我被生活打趴下了”。说是“窝囊赛道第一人”,一点都不夸张。这种表演方式,观众早就看腻了。
最尴尬的是,关键时刻,雷佳音的李善德总给人一种“认命了”的感觉。你让他去拼一把,观众都替他着急。倒不是雷佳音演技不行,是这条路他走得太顺手了,演啥都一个味。真到了需要爆发力的时候,观众心里都清楚,别指望他能给出新花样。
大鹏这边就不一样了。他的李善德,眼神里带着倔强。那种“我不服气,但又没办法,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观众都能感受到。尤其那句“就算办不到,也想知道自己会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落在他嘴里,听着就来劲。观众能跟着他一起紧张、一起揪心,哪怕结局注定是输,也想看他怎么拼。
再看两人在危机关头的表现,雷佳音的李善德总是靠眼神、表情撑场面,外表有点慌,内心没啥挣扎。大鹏则是连肢体动作、语气都能玩出变化,那种“死也要死得有尊严”的狠劲,隔着屏幕都能嗅到。
弹幕和评论区也有意思。剧版一出,刷屏的全是“为什么是雷佳音?”“一点都不像小吏”,还有人调侃“雷佳音跑五千里,荔枝都烤熟了”。电影版预告一放,弹幕直接夸爆:“大鹏这造型才对味!”“终于看到书里那个李善德了!”还有网友说,“大鹏一露脸,我就信了,这人活得真憋屈。”
其实观众嘴毒归嘴毒,讲的都是实话。演员不像角色,演技再好也没用。雷佳音和大鹏,同样的任务,不同的命运,一个靠体格撑场,一个靠神韵走心。观众的投票器就是弹幕和评论区,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说到底,演李善德这事,和长得像不像、演得像不像,比演技更重要的,还是那种“活得真实”的劲头。雷佳音这路子,太熟,没新意,观众一眼就能猜到他下一步怎么演。大鹏这回算是拼了命,外形神韵全都往角色靠,连观众都忍不住想跟着他一起吃苦、一起奔命。
真要比个高下,我阿坤掏心窝子说一句:大鹏这回确实赢了。不是雷佳音不行,实在是观众想看点新鲜的,想看到那个活在书里、挣扎在泥里的李善德。大鹏这波,把角色身上的狠劲、委屈、精明全都演出来了,难怪大家一边倒地夸。
话说回来,观众的眼睛比显微镜还毒,谁演得好,谁糊弄,都藏不住。你觉得谁的李善德更像原著?谁更让你共情?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嗑,说说你的理由。别光看热闹,也说说你的独家见解!
盈辉优配-合肥股票配资-股票投资公司排名前十-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