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种化工品、工业制品、原料价格掀起上涨浪潮,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价格跳动的曲线背后,藏着市场最关切的三重追问:此轮涨价由何驱动?这波涨势能持续多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绩能否借此迎来修复契机,又将如何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春江水暖“价”先知。涨价,是经济脉络复苏中最灵敏的脉动信号。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市场探“涨”》系列报道,意在凸显这一系列价格变化背后的市场活力与商业逻辑变迁。透过“涨”声,倾听复苏脚步;在潮起潮落之间,探见未来可期。
7月24日,玻璃主力合约FG509午后触及涨停,最高报1334元,随后回调,最终收盘报1307元,涨幅6.87%。
玻璃现货价格也继续上行。据百川盈孚市场监测,24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受整体市场积极交易情绪影响,中下游拿货情绪渐涨,整体库存水位降低,厂家价格大面积调涨。整体来看,平板玻璃均价强势运行。截至当日中午,5mm平板玻璃市场均价为1218元/吨,在前一工作日每吨上涨8元的基础上,每吨再涨11元。
]article_adlist-->
AI识股
对于本轮玻璃价格上涨,机构普遍认为主要由三个因素引起:一是前期市场自身的超跌,二是近期政策对供应端“反内卷”方向的指引,三是当下玻璃期货、现货市场的正反馈联动反应。
“‘反内卷’政策对玻璃行业会有长远和积极的影响。短期看,其提振了期货和现货的市场信心。长期看,它会促进行业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和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22日,总部位于全国玻璃生产基地河北沙河的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溥军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政策和成本双驱动市场信心回暖
据了解,玻璃期货交易的核心标的是浮法玻璃。在去年下半年,玻璃行业就已经因利润压制冷修了较多产能。今年初以来,市场供应持续在历史低位区间。今年4月至7月初,浮法玻璃市场需求表现持续低迷,出现旺季不旺,浮法玻璃工厂库存在旺季并未有效去化,反而进一步累积至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在政策端和成本端的双重利好下,大幅提振了玻璃期货现货市场信心。
具体看,在政策端,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在成本端,国家能源局开展煤矿生产核查,影响煤炭供应格局,抬升煤制玻璃成本,强化了行业供给侧优化的逻辑。
“现在玻璃现货的价格主要跟着期货价格变动,尤其是期货价格上行的时候。”庞溥军告诉记者。
据机构监测,7月22日,国内5mm浮法玻璃市场稳中有涨。华北市场领涨,沙河地区大板价格普遍上调0.5元/重量箱—1.5元/重量箱,小板价格也有小幅跟涨;华东市场整体持稳,仅江苏地区个别厂家试探性调涨1元/重量箱,但局部区域受暴雨天气影响出货略有放缓;西南市场表现稳健,四川地区部分厂家报价上调1元/重量箱,整体出货情况较好。
“反内卷”政策有望促进玻璃企业产品转型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287条(剔除部分僵尸及搬迁产线),在产225条,日熔量共计15.8万吨。全国平板玻璃产量10.93 亿重量箱,同比增长3.07%。A股上市公司中,旗滨集团、南玻a、金晶科技及港股上市公司信义玻璃等公司均为行业龙头。
对于玻璃行业发展趋势,庞溥军对记者表示:“以前认为玻璃价格只受供需关系影响,现在看市场情绪也很重要。玻璃价格在1200元/吨时,沙河等成本较低的企业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去年低谷时,玻璃价格只有不到900元/吨,行业亏损就达30%以上。”
他同时认为:“‘反内卷’政策对玻璃行业会有深远影响。如果玻璃行业可以整体处于微利状态,也就是说,大约1/3企业盈利、1/3持平、1/3亏损,就可以促进行业调整,为企业产品转型创造缓冲空间。以我们企业为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向电子玻璃等品种调整结构。”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作为本轮“反内卷”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光伏玻璃与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对应终端不同,但也有一些共性。包括窑炉生产特点、较长时间的普遍亏损以及龙头企业的部分重合。在政策传导预期和能源价格企稳走强的支撑下,玻璃期货盘面价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行,也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光伏玻璃现货端情绪企稳好转,各区域厂家纷纷尝试调涨价格,期货和现货市场形成了正反馈联动。
对于未来玻璃价格走势,中泰期货认为,“反内卷”政策预期在需求淡季期间将市场暂时拖离了螺旋下行的泥潭,目前虽然行业落地路径暂未出台,其情绪价值已然得到了发挥。下半年行业需求旺季临近,如果低供应的格局持续,或还有价格上行空间。
盈辉优配-合肥股票配资-股票投资公司排名前十-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